“昂首面对、一往无前坚决攻下这个‘山头’”

时间: 2025-02-28 16:10:06 |   作者: 爱游戏体育官方网站

  每日讲述一个科学家的故事,打造展示科学家群像风采的“人物志”、讲述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历史的“时光笺”、弘扬科学家精神内涵的“文化集”。

  2025年2月23日,是张存浩院士诞辰97周年。他曾临危受命,为了国家需要毅然转变研究方向,投身陌生的火箭推进剂领域;他带领团队突破重重难关,也曾遭遇试验失败的打击;但他从不气馁,重整旗鼓,最终取得成功。他的科研生涯充满挑战与突破,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者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张存浩院士的传奇人生,探寻他的科研故事与家国情怀。

  张存浩(1928年2月23日-2024年7月12日),中国科学院院士,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,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。长期从事催化、火箭推进剂、化学激光、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研究,在高能化学激光领域、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  1965年12月的东北,冰天雪地,寒风刺骨,一个关于火箭发动机助推器的试验即将进行。

  试验前夕,钱学森有些担忧地对一位年轻人说道:“继续这样做,你们要小心掉进河里。”

  岂料,年轻的科学家信心满满:“放心吧,这是背水一战,说什么我们也要把它拿下来!”

  这位当时的年轻人后来成长为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、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,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。他就是张存浩。

  20世纪50年代,我国面临国外政治封锁与核威胁的双重压力,为应对紧张的国际形势,我国决定自主研制和人造卫星。

  火箭推进剂作为“两弹一星”的重要燃料来源,被提升到国防安全与尖端技术的层面上。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到了张存浩身上。

  那时的张存浩,刚因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。火箭推进剂,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。

  于是,他转变了研究方向,带领一群人,在对火箭、发动机“一无所知”的情况下开始了全新的科学研究。

  在研究火箭推进剂的过程中,张存浩创造性地提出,把火箭发动机助推器应用于飞机上。这样,在火箭助推器的推动下,战机就可以冲到 U-2侦察机的飞行高度,一举打掉它(U-2侦察机)。此项建议得到了上级单位的格外的重视,1965年6月,由空军、第三机械工业部、中国科学院联合下发文件,被列为“414”项目。张存浩任项目室主任。

  在张存浩的带领下,项目人员全力以赴,短短数月,就改装研制出了试飞样机,并解决了火箭点火器、实验样机的液路及其时间控制管理系统、药柱的恒面燃烧设计、配方改进及生产的基本工艺等一个个“拦路虎”,多次飞机升空点火试验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。

  当天,国防部、中国人民总参谋部、国防科委、第三机械工业部等部门的首长先后到来,他们要目睹一下这位中国科学家自行研制的科研新成果。

  一切准备就绪。随着一声“点火”的口令,一级点火成功。然而,当飞机到达万米高空时,意外发生了,火箭因高空点火不成功而失去了助推效果,飞机只能原路折回。

  陈毅元帅望着忐忑的项目组,哈哈大笑,不仅没有责备,反而安慰起了大家:“没事啦,查找一下原因吧……不要气馁,失败是成功之母。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成功!”

  张存浩的心里异常沮丧,然而,难过不能处理问题。面对挫折,他们再次集中精力,一点点分析、查找问题。

  在不断反省中,张存浩等人意识到,他们在工作中犯了片面主义错误,由于经验欠缺,项目组把复杂的问题看简单了。在-40℃的万米高空使用的火箭推进系统,温度和气压低,点火药的剂量也必须增加。而在正式试验前,他们只是在常温下做试验,并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。

  暂时的困难和挫折并没有消灭张存浩的热情。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:“我们要坚定信念,永远为党分忧,为国分忧,不但不能半途而废,更要昂首面对、一往无前,坚决攻下这个‘山头’!”

  在他的鼓励下,项目组再次全力以赴,大家争分夺秒,在数月内,奇迹般地建成了一个符合标准要求的新的高空环境实验系统。

  试验基地位于大连市金家沟,山高沟深,交通十分不便。做实验时,为把冷冻后的火箭发动机尽快送到试车台,六七名年轻人一起扛着火箭发动机在200米长的山路上爬高近十米;试车台无水,大家又自愿组成送水队,从400多米远的地方,爬坡几十米将水送上去,一趟又一趟……

  1966年10月,在所有人的努力下,固液火箭发动机用于提高歼-5飞机升限的助推器地面试车成功!

  40年后,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:“在总结自己科学生涯的时候,应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学会肯定自己和否定自己。特别是,要善于反思,要敢于负责任,勇于承担做错了的责任。尤其是,对自己别光说好的,也要牢记走麦城的事例和经验教训。”

  虽然由于当时种种原因,没能再次将安装有火箭推进器的飞机送上天,但在张存浩等人的努力下,我国已拥有了很成熟的技术。

  张存浩这种前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,让他在以后科研道路上屡屡走在前列。在他的引领下,我国高能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他敢于挑战传统观念,勇于探索未知的思维,为我们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。

  [2]一生报国 矢志不渝——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张存浩[OL].新华网,2014-01-10.

返回
实验室仪器型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