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 2024-10-17 09:21:24 | 作者: 玻璃蒸发皿
无人机飞上湖南长沙上空,镜头扫向芙蓉区浏阳河东岸,一组建筑如几颗饱满的稻粒,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光泽。
作为世界首个大型水稻博物馆,隆平水稻博物馆以“传播稻作知识,弘扬农耕文化”为宗旨,2016年5月试开馆,2019年9月正式开馆。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.8万平方米,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,设有中国水稻历史背景和文化、水稻科技、袁隆平与杂交水稻3个基本展厅和1个临时展厅,通过1200多件文物展品和丰富的多媒体设备,集中展示与水稻相关的文化、知识以及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的故事。
“百谷自生,冬夏播琴”,这是《山海经》中对稻的最早记载。稻,是人类最早驯化和栽培的粮食作物之一,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,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日常口粮。中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并食用稻米。稻作农业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,稻米文化深深融入中华文明的血液。中国的水稻种植史,不单单是栽培一种农作物的历史,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开拓、垦殖、成长、进步的史诗。
走进水稻历史展厅,首先看到的是远古时代先民们采集、狩猎的场景。先民们所采集的食物中,就有野生稻。在长期劳作中,人们逐渐掌握了野生稻的习性,将它们驯化成栽培稻。2004年,湖南永州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了几粒炭化稻米。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标本,将人类栽培水稻的历史推进到1.2万年前。
万余年前的稻谷虽在此无缘得见,但博物馆展示了一盒距今5300年-4000年的炭化稻谷。它们出土于浙江余杭莫角山,正是良渚文明所在地。与这些稻谷差不多同时期的石犁,来自浙江嘉兴,是一种大型犁田工具。石犁为扁薄的锐角等腰三角形,由页岩琢磨而成,两腰磨出单面刃,能加强石块的犁地能力。
在原始农业时期,农具的材料以石、骨、蚌、木为主。到了夏商周时期,随着青铜冶铸业发展,金属农具慢慢的出现,常见的有镢、铲、铜耒套、犁铧、锄、斧、镰等。到了西周晚期,人们开始冶炼铁,春秋以后铁制农具的使用逐渐普及。
牛耕的出现,更是加快了农业文明发展的步伐。一块汉代牛耕画像砖,描绘了“二牛抬杠”的耕作方式。东汉末年,北方战乱,人口南移,将较为先进的农业技术引入江南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随着南方人口增加和农田水利开发,水稻产量不断增长。
唐宋时期是耕犁、风车等传统农具发展的巅峰时代。展厅里的曲辕犁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工具。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代江东地区,又称江东犁。它将传统的直辕、长辕改为曲辕、短辕,辕头装有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,还增加了犁评和犁建,轻便灵活,能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一样的要求。曲辕犁的出现在农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,此后历代耕犁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。
从火耕水耨到精耕细作,从一年一熟到一年多熟,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农业技术和耕作制度持续不断的发展,以满足一代代人持续不断的增加的粮食需求。近现代以来,中国稻作农业朝科学化发展。新中国成立后,中国的水稻科技慢慢的提升,在育种、栽培、生理遗传、品种改良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。
“袁隆平院士一生有两个梦想:一是‘禾下乘凉梦’,二是‘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’。”在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展厅,我们跟随讲解员的介绍,走近袁隆平的追梦人生。
展厅里第一件展品,便是袁隆平的出生证明。1929年8月,袁隆平出生于北平(现北京)协和医院,父亲便为其取名“隆平”。童年和少年时期,他跟随父母从北到南辗转多地。1953年,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(现西南大学)毕业。他放弃了留在城市从事科研的机会,服从分配,来到偏远的湖南安江农校任教。袁隆平在安江农校工作了18年,潜心研究、用心育人,杂交水稻研究正是在此启航。
“这是一处场景复原,再现了1961年7月的一天,袁隆平在安江农校实验田里发现一株形态特优水稻的情景。”讲解员介绍,这株水稻一穗达到230粒,籽粒饱满,在稻田里仿佛鹤立鸡群。通过第二年的试种,袁隆平发现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。它证明水稻存在杂种优势,为袁隆平日后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带来启发。
1964年和1965年的夏天,袁隆平冒着酷暑,在稻田里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。仔细检查1.4万余个稻穗后,共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。展厅里还原了袁隆平在安江农校实验室做花粉染色试验的场景。简朴的书柜和桌椅,被使用多次的显微镜、干燥皿、玻璃试管等实验器具,把人们的思绪带到那段不平凡的岁月。
展柜里陈列着一份珍贵的手稿,这是袁隆平写的第一篇论文——《水稻的雄性不孕性》。1966年2月,这篇论文刊发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《科学通报》上,引起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的重视。在有关部门支持下,袁隆平专心从事杂交水稻研究。1974年,袁隆平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组合“南优2号”,并在第二年制种成功。1976年起,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,水稻产量大幅提高。
经过多年努力探索,中国的杂交水稻已从三系杂交稻、两系杂交稻发展到超级杂交稻。袁隆平的“禾下乘凉梦”步步成线种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的大型“种子墙”,正是近年来中国水稻育种成果的生动写照。
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粮食增产做出重要贡献,还走出国门、惠及世界。自1979年起,袁隆平等中国农业科学家多次奔赴海外,通过开设国际培训班、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国外试种等多种形式,将杂交水稻传播到世界各地。
展厅尾声部分有一个“杂交水稻世界”联动装置,通过装置感应正在种植或研究杂交水稻的国家和地区,能够正常的看到世界地图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点亮。
“自开馆以来,我馆就是备受欢迎的‘网红打卡地’,也是小朋友们喜欢学知识的地方。”隆平水稻博物馆馆长张璎说。
科技感强、互动体验丰富是隆平水稻博物馆的特色。馆内布置了近百个多媒体设备,包括环幕影院、幻影成景、360度全息投影等,让观众与场景内容做交互,拥有沉浸式体验。
在“稻米之路”体验空间,两侧十余块全息屏幕垂直而立,通过投影展示亚洲不同国家、民族的稻作文化。缤纷的光影在前后两端镜面的反射下,延伸出一条光彩夺目的“稻米之路”。
在水稻科技展厅,观众可以体会“爱丽丝梦游仙境”的意趣。大屏幕动画让人仿佛置身于小女孩的梦境,与“米博士”一起踏上奇异旅程,探寻水稻从种子变成大米的奥秘。展厅设立了46个多媒体设备,有不少是互动体验项目,让观众在趣味游戏中学到知识。其中一款游戏跟随可爱的“稻谷”奔跑,特别受孩子们欢迎。
开馆不到一年,隆平水稻博物馆已获得“中国对外援助培训实训基地”“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基地”两块“国字号”招牌。一批批海外观众来到这里,感受中国悠久的稻作文化和当代农业发展成果。(何 勇 李芳森)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18岁网络女主播奔现“榜一大哥”,同居被骗21000元,“大哥”实为离异待业男
讽刺!今天狂耍官威的齐主任,5年前面对镜头信誓旦旦的说:要为老百姓办实事
东莞一家长发现3岁女儿内裤有血迹 教育部门:幼儿园教室无监控,警方正调查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铭凡推出 790S7 小整机:R9-7940HX + RTX 4060,无存储 5399 元